2021年的深秋,宁夏西吉县的乡村小路旁,28岁的杨青宝揣着一纸录用通知,脸上大概还带着跻身公务员队伍的兴奋与憧憬。经过几年“三支一扶”的基层磨砺,如今终于端上“铁饭碗”,成为什字乡政府的一名试用期公务员。按剧本,他该在这一年里熟悉工作,勤恳表现,等待转正。然而,命运却给他安排了一条意想不到的“快车道”——不是通向仕途的坦途,而是直抵法纪的悬崖。仅仅不到一年,2022年盛夏未至,他就因“涉嫌严重违法”,被西吉县监察委员会立案调查,刷新了公务员系统“最快落马”纪录。 一只脚刚踏进体制的门槛,另一只脚就踩上了法纪的红线,这跌宕速度,令人咋舌。
这非个例,而是一道警示的“贪腐年轻化”信号灯。
曾几何时,“腐败”似乎是“位高权重、年纪不小”的代名词。可如今,信号灯却频频在年轻干部身上闪烁,且光怪陆离:
被“围猎”的“小鲜肉”: 越来越多的“90后”,甚至“95后”,走上关键岗位,手握实权——管钱的、批项目的、执法的,成为有心人眼中的“香饽饽”。他们社会经验尚浅,却直接管着大笔公共资金或关键审批权限,如同稚子抱金过市。不法分子笑里藏刀,手段也与时俱进:名牌球鞋、最新款游戏皮肤、高额游戏充值、直播间“火箭”……不再是笨重的烟酒现金,而是精准投喂他们生活圈、兴趣点的“糖衣炮弹”。
为“瘾”与“欲”的疯狂买单: 年轻人特有的冲动与对新鲜事物的追逐,一旦失控,便成了断送前程的引线。有像重庆那个95后邮政柜员倪亚洲,在赌博网站上疯狂点动鼠标,梦想一夜暴富,最终手伸向公共的钱袋子,34.8万公款成了赌桌上的灰烬;有像四川的90后民警孙冰洁,为了满足虚拟世界的“呼风唤雨”和现实中的超前消费,深陷债务泥潭(豪掷百万于网游,外债300万),最终伸出索贿的肮脏之手。
心态失衡的“致命一步”: 本是根正苗红的青年才俊,却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,或因接触老板们纸醉金迷的生活而心理失衡,或因急于“证明”自己而突破底线。浙江台州那个88年生的小干部徐永兵,就在不知不觉中,收下了“感谢费”9万元,踏过了那条回不了头的线。
监管失灵?漏洞究竟在哪儿?
冰冻三尺,非一日之寒。杨青宝们的“快车道”落马,暴露的不仅仅是个人失足,更是机制的软肋:
1.信任代替了监督: 不少单位觉得年轻人“懂事”“肯干”“有冲劲”,便一股脑把公章、网银支付口令、关键审批环节交出去,结果“重使用、轻管理”,流程控制形同虚设,漏洞大到能开拖拉机。
2. 带路师傅“跑偏了调”: 新人入职,常依赖“师徒制”。可若师傅本身作风就稀松,一句“社会规则就是这样”,一句“这点东西算啥”,足以在潜移默化中带歪新人三观。
3. 忽视“人”的需求与心魔: 对年轻干部的心理动态、业余生活、经济状况的关心流于形式。网络赌博的沉迷不是一夕之间,巨额债务也不是凭空产生。监管的目光若只盯着办公室里的八小时,就可能错过八小时外的“惊涛骇浪”。
扣子松了,前途也就断了
杨青宝的“短命公务员”生涯,像一声尖锐的警报。它警示着每一个怀抱理想进入大门的年轻人:人生的“第一粒扣子”,从踏入岗位那刻起,就须扣紧、扣牢、扣死。 任何侥幸,任何对于“小意思”“小打小闹”的轻视,都可能如同那崩塌的雪山,始于初见的微小裂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