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闭

智诚网-助力您实现职业发展!

智诚网
当前位置: 主页 > 海内微讯

“京城第一贪”的同性权色交易内幕

作者:初心(原创) 时间:2025-07-07 23:45:06 浏览:

2025年6月30日,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的一纸判决将“京城国企第一贪”李爱庆的腐败人生推向终局。这位曾执掌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(首创集团)和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(北京国资公司)两大国企的“一把手”,因受贿罪被判处死刑、缓期二年执行,并因国有公司人员滥用职权罪获刑四年,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死缓。随着判决书的公开,其突破传统认知的同性权色交易黑幕首次被官方披露,一场持续18年的权力腐化史就此揭开。


2.png


权力攀升:从财政系统精英到国企“掌门人”

(一)财政系统起家:18年升至副局长李爱庆,1959年生于北京,1982年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专业毕业后进入北京市财政局系统。凭借扎实的财务专业背景,他仅用3年便从工业企业财务管理处干部升至办公室副主任,此后历任副处长、处长,1998年成为财政局党组成员、副局长。这一阶段,他通过在职攻读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硕士、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博士,逐步构建起“学者型官员”的人设。

(二)国企掌舵:14年执掌两大巨头2002年,李爱庆迎来人生转折点——出任北京国资公司董事长。这家由北京市政府全资控股的国企,管理着超过3000亿元资产,旗下拥有北京产权交易所、北京环境交易所等核心平台。2016年,他调任首创集团党委书记、董事长,掌控环保、地产、基建、金融四大板块,集团总资产突破4000亿元。

(三)荣誉光环下的异化在权力巅峰期,李爱庆曾获“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个人”“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”等荣誉,甚至被推选为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委员。但表面光鲜的背后,其权力观念已严重扭曲。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披露,他自诩为“国资公司大救星”,将个人权威凌驾于组织之上,某次干部任命会议中,他竟在无党委决议、无干部简历的情况下强行推举亲信。


腐败轨迹:2亿受贿与“特殊性癖好”

(一)索贿规模创纪录:单笔1.6亿的疯狂

李爱庆的贪腐手段堪称“胆大包天”。调查显示,其受贿总额超2亿元,成为北京监察体制改革以来查获的最大受贿案。其中,与某私企合作某项目时,他一次性收受好处费1.6亿元;商人马某某十余年间向其输送财物2800余万元,深度参与李家私事,形成“移动钱包”式腐败链。

(二)同性权色交易:以项目换“美男”2022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中,“权色交易”“严重违反社会公德”的表述引发舆论震动。经济学者马光远曾公开指出,李爱庆“偏好男性,通过投资项目换取美男资源”。据司法材料披露,其交易模式为:以国企投资为筹码,要求合作方提供男性性资源,甚至形成“特殊性癖好”的潜规则。

(三)家族式腐败:权力辐射的“群狼效应”李爱庆的腐败网络呈现家族化特征。其子、兄、侄甚至司机均涉案,形成“一人得道,鸡犬升天”的利益共同体。例如,某企业负责人马某某不仅输送财物,还长期为李家处理私人事务,双方形成“管家式”利益输送关系。


东窗事发:烧香磕头与“老熟人”的背叛

(一)对抗审查的荒诞手段

2021年7月,北京市纪委监委对李爱庆立案审查。眼见东窗事发,他竟采取烧香磕头、转移赃物、伪造账目等手段对抗调查。据知情人士透露,其办公室内长期供奉神龛,案发前曾连续三日焚香祈福。

(二)“老熟人”的致命一击

李爱庆的落马源于“老熟人”的举报。调查显示,其长期与某私企老板保持不正当往来,该老板在配合调查时主动交代了行贿细节。此外,李爱庆到案后,其司机、秘书等身边人相继供出更多违纪事实,形成“墙倒众人推”的局面。

(三)双开处分与司法审判

2022年3月,李爱庆被开除党籍和公职。纪委通报指出,其“对抗组织审查,参加迷信活动;违规提拔干部,造成严重后果;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,搞权色交易;滥用职权致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”。2025年6月30日,法院一审认定其受贿罪成立,判处死缓;滥用职权罪成立,判处有期徒刑四年,合并执行死缓。


顶流男星传闻与资本关联的质疑

(一)网传顶流男星涉案:真相与谣言

李爱庆案曝光后,网络流传其与王一博、肖战等顶流男星存在权色交易的传言。尽管乐华娱乐多次发布声明否认,并报警处理谣言,但“首创集团投资王一博主演电影”等细节仍被部分网友解读为“利益输送”。然而,司法材料未提及任何艺人涉案,且王一博、肖战工作室在李爱庆被查后演艺活动正常,间接削弱了传言可信度。

(二)资本与艺人的微妙关联

首创集团与阿里巴巴存在战略合作,阿里影业持有乐华娱乐股份。这种资本关联被部分网友放大为“资源输送”,但无证据表明王一博个人涉及权色交易。法律专家指出,若艺人通过权色交易获取资源,应被列为劣迹艺人并公示,但目前无官方动作,暗示涉案方可能非艺人或证据不足。


权力者的末路与制度的觉醒

从财政局精英到死缓囚徒,李爱庆的人生断崖不仅是个体理想信念坍塌的悲剧,更为国企“一把手”监督机制敲响警钟。其同性权色交易的黑幕,暴露出权力异化的极端形态。当法庭宣判声落下,这场持续18年的腐败闹剧终于收场,但留给社会的,是对权力制约与道德底线的深刻反思。


来源:仕海沉浮录(公众号)  

作者:初心(原创)



版权声明

站内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 联系我们 一经核实,立即删除。并对投稿人进行永久封禁处理。


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
标签: